中医辨手抖震颤为“颤症”辨证论治

更新时间:2019-11-11388次浏览| 信息编号:s464000  
管理信息
 | 投诉
  • 优惠信息:无优惠信息
  •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
  • 联系人:王客服
  • 联系电话: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
详情介绍
颤症,又称为“振掉”、“颤振”、“震颤”。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,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。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,重者可见头部振摇,肢体颤动不止,甚则肢节拘急,失去生活自理能力。

1.主症头或肢体颤振、少动,肢体拘痉,颈背僵直。

2.兼症表情呆板,头胸前倾,言语謇涩,上肢协调不能,皮脂外溢,口角流涎,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,生活自理能力降低。

3.中老年人发病。

4.发病诱因可有明显诱因,如感受外邪、中毒或脑部病变,也可无诱因。

5.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。
 
[辨病思路]
      1.指手足颤动,或头部摇晃不能自主,可与痉病类疾病的项背强急、四肢抽搐,甚至角弓反张的表现相鉴别。

      2.根据病史、病情等进行诊断思考,如:

(1)长期久病,或温病后期出现震颤,为气血亏虚或兼动风症状,多为颤病。

(2)年老体弱震颤,常见于脑萎、脑络痹。

(3)突然昏仆,而后出现震颤,检查无特殊改变者,多为气厥。

(4)由于煤气中毒、电击伤、锰中毒、抗精神病药物等引起者,有明确的病因可查。
辨证论治.
气郁、痰凝、血瘀为标 如患者平素情绪紧张抑郁,肝气失于疏泄,气机运行不畅,筋脉气血不通,筋脉失于濡养,甚者肝郁化火,而致肝风内动引发震颤。如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或饮食劳倦伤及脾胃,导致痰湿蕴积体内,津液敷布失常,筋脉失养而诱发或加重肢体震颤,或更有甚者痰热内蕴,热极生风也会导致肢体震颤。再者病久或痰阻、氣滞日久,导致体内血行受阻,血流不畅,瘀血内生,肢体失于血脉滋养,导致肢体震颤。 

该病起病隐匿,初期患者多不予重视,而后症状逐渐加重,不能自行缓解方来就诊,故临床所见多属病久体虚之人。本病发病以肝肾阴虚为本,气滞血瘀痰凝为标。标本之间存在紧密联系,实邪可进一步耗伤阴津,加重病情,故在治疗上应以滋补肝肾,平肝熄风为主,因人
而异,辨证加减,再辅以疏肝行气、去湿化痰、活血化瘀。 

“益肾补元汤”通过滋补肝肾阴精,恢复阴阳平衡,得到散风消颤,恢复其功能,有效清理血管,促进血液循环,故消除震颤预防复发。益肾补元汤所选药材药性平和,无任何毒副作用产生,对于各年龄阶段的震颤,手抖以及头抖患者均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。震颤在中医来讲属于肝为风木之脏,风性动摇,所以本方治疗以肝为重点。“益肾补元汤”对特发性震颤病症具有分阶段治疗的的独特治疗方式.

第一阶段:滋补肝肾,改善人体血液组织循环,恢复大脑对人体的支配,缓解症状。

第二阶段:益肾养精,养血滋阴,提高神经系统的的自身免疫能力,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。

第三阶段:调节脏腑功能、活血通络,平衡阴阳以及恢复自身的身体机能,促使受损神经的恢复。
联系我的时候请说是在搜即讯信息网上看到的,谢谢。
首发网址:http://jiaozuo.sojixun.com/bianmin/s464000.htm
查看全部焦作便民信息
发布发布一条信息焦作便民信息>>